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聚焦生物产业中试“1到100”温江这样的平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2024-02-29 作者: 技术文章

  日前,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发布了关于成都市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备案及创建资助拟立项项目的公示名单,温江企业成都金开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牵头建设的成都金开微生物合成与生物制造中试平台(以下简称“成都金开生物中试平台”)上榜。

  在科技领域,从0到1,代表着研发突破。从1到100,代表着科技成果转化进入市场。在温15年,成都金开生物中试平台致力于围绕生物合成与生物制造领域的技术和装备,聚焦生物产业中试“1到100”的过程,不断为温江本土企业中试研发项目提供项目中试验证、工艺优化、装备设计、人员培训、基金赋能、股权合作等服务,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服务。

  与中试实验车间的热闹相反,生物发酵实验室十分安静。一个个装有细胞液的容器静静地躺在生化培养箱里,恒温培养。“这里是专门对引进的新菌种、新产品、新技术、进行工艺验证的实验室,也是为高校和公司可以提供实习、实验等服务的平台。”一名工作人员介绍。

  “中试是产品正式投产前的试验,也是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关键一环。”成都金开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李镇江介绍,作为一家生物合成技术的中试平台,成都金开生物中试平台具有三大优势。一是基金赋能创新服务模式,依托四川振兴集团资本优势,在科技成果转化的中试阶段给予金融赋能,大幅度的提高项目的落地能力。二是实现在中试平台“技术一中试一转化一认证一市场”一站式服务,为中试单位提供“技术方案、工业设计、中试快制、中小批量、检验测试认证、协同服务、营销推广”七个环节全生命周期服务。三是背靠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给予平台200余名技术工程人员,20余名省级技术带头人专家,300余项科技成果,140余项专利技术的支撑。

  当前,成都金开中试平台有1万余平方米的研发场所,全套的生物合成中试检测装备,3000平方米的十万级GMP中试研发车间,4个配套的功能性中试车间。近三年来,已为高校、院所、企业组织中试转化项目30余项,实现了“聚谷氨酸”“抗菌肽”“植物疫苗”“曲酸”“益生菌”等一批生物合成技术产品产业化,培育了华德生物、百川金开、施金格生物、益动源生物等一批科学技术创新型企业。

  天气寒冷,四川百川金开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农业大棚里却温暖如春,包菜、草莓、白菜等蔬菜水果长势良好,工作人员正在一边观察农作物长势一边喷洒液体肥料。

  这是聚谷氨酸中试项目农业应用的大棚,在使用添加聚谷氨酸和未添加聚谷氨酸两种肥料后,观察作物长势以及土壤环境。

  聚谷氨酸是一种具有水溶性、生物降解、不含毒性的高分子,常应用于化妆品、药品等产品中,运用到农业中可实现保肥保水。

  2019年,天津科技大学技术团队聚谷氨酸项目急需对科技成果进行成熟化处理和工业化考验,便选择了科技成果转化经验比较丰富的成都金开生物中试平台。

  通过平台服务,企业仅半年就实现了生产,若是团队自行中试,至少需1-3年;其次是提升了产业化成功率,整一个完整的过程费用降低了30%左右。

  正是因为聚谷氨酸中试项目的成功转化,成都金开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与天津科技大学联合投资成立了四川百川金开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开始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

  从2017年起,该项目创新“生物增效剂的高效绿色生产”“肥料增效剂在肥料应用中的适配技术”“新型肥料生产的基本工艺”三大工艺,开发出绿色高效新型肥料产品10余种,获得了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项目直接优势是使施肥用量减少10%,肥料利用率提高10%-30%,作物增产8%-40%。”据悉,该项目现已建成生物增效剂3000吨/年生产线吨,推广应用至经销公司1252家,应用土地面积800万亩以上,在肥料产业绿色高效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中起到了示范作用。

  未来,成都金开生物将在四川省产业振兴基金与四川省产业研究院的支持下,贯彻“科学技术创新+基金投资+资产管理”的模式,对中试平台投入上亿元资金,全力打造生物合成数字化中试工厂;五年内再落地2至3个生物合成领域的项目,中试单位服务次数增加到现有次数的200%。

  原标题:《聚焦生物产业中试“1到100”,温江这样的平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关注我们
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信息:
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